记者从广东海事局了解到,近期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、国家能源局通过了《LNG船舶移动撬装加注站建设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的立项审查。近日,《规范》编制工作启动会在穗召开,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、广东海事局等13家编制单位议定了规范编制的总体框架、任务分工和工作计划,该规范的编制将进一步健全LNG国家标准体系,标准着国际国内无相关标准的空白将被填补,对推动航运业经济安全、绿色、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。
移动撬装加注站备受业界关注
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推动下,大批以LNG动力船舶为代表的新能源船型正在投入运营。但是,与之配套的加注站建设却受到港口规划、岸线使用、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进展迟缓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航运的发展。目前,LNG动力船舶的加注方式主要有岸基加注、趸船加注、加注船加注和移动撬装加注四种方式。移动撬装加注具有方便灵活、适应性强、选址便利、建设周期短等优势,是目前内河LNG动力船舶加注主要方式。据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技术人员介绍,移动撬装加注有效解决了固定站建设周期长、加注船加注受环境影响大等诸多不利因素,是适应性最广的加注方式。据广东海事局危管防污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,中山黄圃港LNG加注点是广东省第一个正式营运的LNG船舶加注点,自2021年11月第一艘LNG动力船“中和2001”首次完成安全加注以来,3000多艘次船舶累计加注量超过20000吨,船用需求较大、发展前景广阔,业界也非常关注移动撬装这类更为灵活、安全、便利的LNG加注方式。
规范移动撬装加注站建设迫在眉睫
LNG撬装加注作为国内新业态,在制度顶层设计层面和监管执法层面,还普遍存在法规规范不健全、职责不清晰、监管和执法衔接难等问题。据中山黄圃海事处执法人员介绍,在加注试行时期,海事执法人员在对黄圃港LNG加注点巡查时发现,加注单位未按照规定向海事部门报告加注情况,加注作业还存在LNG压力表过期、船上受注接头与岸上加注接头不匹配、安全作业距离不满足要求等多项风险隐患,极易造成燃料泄漏燃爆、低温液体飞溅冻伤的险情事故。
据广东海事局危管防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,面对如此大的市场,国内外暂无标准对移动撬装加注站建设所涉及的港口码头选址、加注区域设置、设备要求和人员配置等进行统一和规范,难以保障LNG动力船舶的加注安全,也给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带来了难题。近年来,广东海事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研究,牵头、参与完成了《船舶燃料加注管理规定》《船舶清洁燃料加注作业安全管理研究报告》《船舶清洁燃料(LNG)加注作业安全管理调研报告》《船舶水上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现场安全监管指南》等文件的编制并积极推动落实,有效保障了加注安全,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。LNG船舶移动撬装加注站建设规范提上编制议程,将进一步完善LNG加注管理的制度标准体系,提高加注作业的安全系数。
贯彻落实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标准体系的具体举措
近期,国家大力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,大力推动绿色航运产业可持续发展,LNG船舶及加注产业也将迈进新的发阶段。为优化配套监管服务,中山海事部门积极开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专项整治工作,着力攻关完善船舶清洁燃料(LNG)加注作业安全监管体系,积极组织开展清洁能源加注安全作业研究,推动制定《水上液化天然气加注作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》,确保新业态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,为《规范》的编制提供了参考。据悉,《规范》将在前期有益探索的基础上,进一步明确移动撬装加注站的建设条件、规范建设流程等重要内容,从选址、码头航道条件、平面布置、加注工艺、设备要求、安全管理和作业规定等方面构建撬装加注的安全体系,相关技术标准的设定,建立在充分的实验实践论证和法规规范依据的基础之上,力争做到安全适用、技术先进、经济合理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统筹兼顾、规范流程,提升撬装加注作业的安全技术水平,助力航运业安全、绿色、低碳发展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规范支撑。